《2025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產品條例草案》:香港環保新里程碑
- 回收兄弟ScrapBroHK

- 7月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香港在環保立法上邁出關鍵一步,《2025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產品(雜項修訂)條例草案》(以下簡稱《草案》)的推出,標誌著本港在廢物管理和循環經濟推動上的重大突破。這不僅是環境政策的更新,更是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承諾與行動。
《草案》以「污染者自付」和「環保責任」為核心原則,強調價值鏈上所有持份者——從製造商、進口商、批發商、零售商到消費者——必須共同承擔減廢和回收的責任。這種全方位的責任分擔,打破了過去環保工作只靠政府或個別團體推動的局限,形成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。
其中,最值得讚賞的是《草案》提出為生產者責任計劃訂立一套適用於不同產品的共同法律框架,這不僅提升了政策的系統性和效率,也為未來擴大回收範圍奠定堅實基礎。過去政府已成功推行塑膠購物袋、廢電器電子產品及玻璃飲料容器的生產者責任計劃,而這次修訂將使更多產品納入規管,推動廢物轉化為資源的進程。
此外,《草案》引入塑膠回收須領牌照的規定,這有效杜絕非法和有害廢物貿易,符合國際環保標準如《巴塞爾公約》,同時與國家「國門利劍」政策接軌,彰顯香港在全球環保治理中的責任與擔當。禁止廢棄橡膠輪胎送往堆填區的措施,更是針對塑膠污染的具體行動,有助減少堆填區負擔及環境污染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隨著電動車普及,車輛電池回收成為新挑戰。《草案》為電池回收和生產者責任計劃鋪路,及早建立回收網絡,為綠色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。這種前瞻性規劃,彰顯政府與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長遠視野。
更重要的是,《草案》採用市場主導模式,鼓勵業界積極參與回收工作,提升效率和成本效益,避免政府過度干預,促進環保與經濟的雙贏。這種靈活機制,讓持份者能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履行責任的方式,激發創新和競爭。
當前全球面臨塑膠污染、資源枯竭及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,香港此舉無疑是積極回應國際環保趨勢的重要步伐。它不僅提升本地循環經濟水平,更為亞太地區樹立典範。
總結來說,《2025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產品(雜項修訂)條例草案》是香港環保政策的里程碑,展現了政府與社會攜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決心。唯有全社會共同參與,從源頭減廢、提升回收質量到創新再造,才能真正實現「綠色香港」的願景,為子孫後代留下清新宜居的家園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需要免費上門回收服務? 搵回收兄弟幫手!
查詢最新回收價格: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.png)



留言